Search


劣幣

香港夫婦遊日,妻子早產,在日本醫院一眾醫生護士的照料下最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劣幣

香港夫婦遊日,妻子早產,在日本醫院一眾醫生護士的照料下最終母子平安,那筆數百萬計的醫療費獲得日本方面豁免,而夫婦為了感謝對方,捐回十多萬。

十多萬的捐款,在數百萬的醫療費面前當然微不足道,而七個月的身孕,就算那位港媽問過醫生意見,是否應該去旅行也實在很難說。所以有人批評那位港媽是港蝗,分明就是想搶奪日本居留權和福利,甚至連孩子的健康都置之不理。

這單新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讀,比方說,為甚麼不可以是港媽意外早產,人在異鄉語言不通,面對很多困難,甚至一度以為要賣樓還錢,BB又因為早產而留醫,但在很多好心人幫助下大團圓結局,護士最後送給港媽一本育嬰日記,記錄著嬰兒的點點滴滴。這樣一個故事,加上臨近聖誕,其實可以是一單很窩心的新聞。

但問一問你自己,為甚麼看到這單新聞時,你沒有選擇這個有點像荷里活聖誕合家歡電影一樣的故事,而選擇相信那位港媽是蝗蟲、一心去搶奪日本人福利這種很有中國特色的解讀?

說這些,不是要批評香港人,因為香港人也是受害者。有一種說法是,當人長期與野獸搏鬥,自己也會在無形中慢慢變成一頭兇殘的動物。我不敢說香港人本來有多好,但這十多年來,每天發生在香港人身邊的,不是騙案、貪污、黑箱作業,就是新移民雙非搶資源搶福利、水貨客肆虐,我們開始像一河之隔的中國社會一樣,習慣要在生活上處處提防,習慣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,習慣這個世界根本沒有甚麼真善美。

中國經常有這樣的新聞:撞車扶老人騙錢、見死不救、小悅悅,我不說誰比誰高尚或是批評中國民主自由政治,但這樣的一個社會,就算是中國人自己也不見得有多喜歡。魯迅說過一句話: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人,為甚麼?因為這樣的社會很病態,這樣的一個民族很可怕,簡直就是一個巨型的鬥獸場,不是你死就是我亡,為了生存,人人不擇手段、爾虞我詐。

回歸後十多年,香港開始習慣這種社會,甚至慢慢被同化,我們已經忘記,有些時候其實沒有那麼多計算,也不是每個人都是騙子和蝗蟲。

不是這樣一單新聞我都要扯去政治,而是當我看到很多香港人用這種最壞的惡意去看待每一件事的時候,我覺得痛心――是甚麼時候開始,我們做人要做得這麼累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作家,撰寫小說和評論
View all posts